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课文
苏轼在中秋之夜,望月寄情相思。庭院中月光洒在庭院地面,像铺了一层霜般的月光。树影婆娑的秋桂在晚风中飘荡,五人坐在庭院中,各自望着夜空。那些未明时的影子,在月光下显得那么鲜活、那样朦胧。
注释
⑴十五夜:指农历八月十五的夜晚。郎中:官名。
⑵中庭:即庭院中的位置,通常指庭中或庭院内的地方。地白:指的是月亮洒在庭院上的地面,像铺了一层霜一样。树栖:指树上栖息,歇留的状态。
⑶秋思:指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⑷落:在此处以《全唐诗》为准。
译文
月光洒在庭院中,地白(即月光照在庭院地面,像铺了一层霜一样)。树影婆娑的秋桂在晚风中飘荡。今夜月明人尽见,不知那秋天的思会在谁的一边?[1]
作品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苏轼中秋之夜望月时的情景,通过细腻的意象表达了对杜郎中相思之深情。诗中的“树栖鸦”不仅展现了作者听觉的感受,也透露出他对诗作情感的细腻刻画。全唐诗中也有类似的写作风格,体现了诗人借诗抒情的艺术魅力。
诗中描绘的庭院景象令人动容,月光洒在庭中桂花上,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朦胧的氛围。诗人通过这些生动的意象,暗示了内心的愁思。后两句则用委婉的语气表达了对相思之情的深沉思考,仿佛是时光长逝,但心中依然有深深的思念。
推荐阅读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