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yle> #wennei .showanswer{font-size: 14px;margin-bottom: 10px} .g9{font-size: 14px;}
隐藏菜单
id_7广告位-99%*49
搜索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_小学一年级的教案怎么写
人阅读
id_1广告位-95%*60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有趣的拼搭与立体图形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通过“滚一滚”、“堆一堆”、“摸一摸”、“搭一搭”,亲身体验各种几何形体的特征,掌握长方体、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柱体的基本知识。
  2. 了解平面和曲面的区别,并能用自己的话解释为什么圆柱体比乒乓球容易滚动。
  3. 能用积木拼搭出不同的图形,发展创造力。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并作出判断。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滚一滚”

活动目标:亲身体验长方体、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柱体的特征。 1. 活动准备: - 准备一个平面和一个曲面(如桌面上的一张平面和一个盒子上的圆形或球形表面)。 - 分发材料:每人准备一个“滚一滚”的袋子,里面有长方体、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柱体四种积木。

  1. 活动步骤:
  2. (1) 启发性提问:
    • 提问:“谁愿意先向大家宣布你们组的“滚一滚”结果?为什么?”
    • 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积木在平面上滚动时的不同现象。
  3. (2) 实验操作:
    • 学生将各自的积木放入“滑板顶端”,并等待它们在平面上滚动。
    • 观察谁先掉在地上,谁滚动得最远或最稳,谁更容易滚动得远。
  4. (3) 交流与总结:
    • 集体分享实验结果,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

评价要点: - 学生的积极参与 - 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观察结果的合理判断


第二课时:“堆一堆”

活动目标:通过“堆一堆”,感受不同积木的数量关系。 1. 活动准备: - 分发材料:每人一个装有不同数量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柱体积木的袋子。

  1. 活动步骤:
  2. (1) 启发性提问:
    • 提问:“如果我需要堆一个高塔,我会用什么积木?为什么?”
    •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积木数量之间的关系。
  3. (2) 实验操作:
    • 学生各自尝试“堆一堆”,分组讨论每种积木的数量差异对形状的影响。
    • 观察哪些积木容易堆积成高塔,哪些容易塌落后。
  4. (3) 交流与总结:
    • 集体分享各小组的实验结果和讨论结论。

评价要点: - 学生是否能正确描述积木数量与形状的关系 - 实验操作的成功与否


第三课时:“摸一摸”

活动目标:通过“摸一摸”,探索平面和曲面的区别。 1. 活动准备: - 准备一个平面(如一张白纸)和一个曲面(如盒子的表面)。 - 分发材料:每人一个袋子,里面有长方体、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柱体积木。

  1. 活动步骤:
  2. (1) 启发性提问:
    • 提问:“哪一种物体在平面上容易滚动?”
    • 引导学生思考平面和平面的区别。
  3. (2) 实验操作:
    • 学生将各自的积木放入“摸一摸”袋子里,等待它们在桌面上移动。
    • 观察不同积木表面的特征对移动方式的影响。
  4. (3) 交流与总结:
    • 集体分享实验结果和讨论结论。

评价要点: - 学生是否能正确解释平面和平面的区别 - 实验操作的成功与否


第四课时:“搭一搭”

活动目标:通过“搭一搭”,实践积木拼合的规律。 1. 活动准备: - 分发材料:每人一个装有不同数量积木的袋子,以及一个课件展示不同的图形。 - 教师准备三幅图(奥运会奖牌、麦田、小火车)。

  1. 活动步骤:
  2. (1) 启发性提问:
    • 提问:“如果我要搭出这样的图形,需要哪些积木?它们各有多少?”
    • 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积木的数量关系和形状差异。
  3. (2) 实验操作:
    • 学生分组合作,用各自的积木拼搭不同的图形,并记录使用的数量。
  4. (3) 交流与总结:
    • 集体分享各小组的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积木的数量关系对拼图的影响。

评价要点: - 学生是否能正确描述所用积木的数量和形状 - 实验操作的成功与否


第五课时:“数一数”

活动目标:通过“数一数”,掌握物体的数量与图形的联系。 1. 活动准备: - 分发材料:每人一个图框(奥运会奖牌、麦田、小火车)。 - 教师展示并讲解三幅图。

  1. 活动步骤:
  2. (1) 启发性提问:
    • 提问:“每幅图用了哪些积木?数量分别是多少?”
    • 引导学生观察各图的特征。
  3. (2) 实验操作:
    • 学生用各自的积木数出图框中的图形,并记录数量。
  4. (3) 交流与总结:
    • 集体分享各小组的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每个图所对应的积木组合。

评价要点: - 学生是否能正确描述每幅图使用的积木及其数量 - 实验操作的成功与否


三、全课总结

  1. 回忆今天学习的内容,并回答以下问题:
  2. 你学到了哪些关于几何形体的知识?
  3. 拼搭积木时,有什么特别的发现吗?
  4. 学生举手展示自己在“搭一搭”中的成功经验或不足。
  5. 教师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认识了各种几何形体,还学会了如何用物体拼合出美丽的图形。

四、评价与反馈

  1. 课堂上进行及时的评价,关注学生参与度和活动效果。
  2. 完成“搭一搭”后的学生可以简单说明他们所用积木的数量关系,并展示在黑板上。
  3. 可选使用课件或课本中的图片作为补充练习。

备注: - 以上教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各部分内容的覆盖和学生的兴趣。

  推荐阅读

  清远有什么本科学校(清远有几所本科大学)

  中小学生交通安全国旗下的演讲

  圣诞节优美诗歌(圣诞节优美诗歌有哪些)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
  • id_5广告位-99%*100
发表评论
畅言评论-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评论模板中修改
  • id_2广告位-99%*100
  • id_3广告位-99%*100
  • id_3广告位-99%*100

最新文章

推荐阅读
你可能感兴趣

©Copyright ©2007-2016 www.zizaicun.com (瑞翔范文万)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QQ:2775252566 滇ICP备2024035790号-3   

合同范文
总结模板
通知体会
其他

©Copyright ©2007-2016 www.zizaicun.com (瑞翔范文万)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QQ:2775252566 滇ICP备202403579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