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yle> #wennei .showanswer{font-size: 14px;margin-bottom: 10px} .g9{font-size: 14px;}
隐藏菜单
id_7广告位-99%*49
搜索
《悯农·其一》原文及翻译赏析(悯农其一古诗原文及翻译)
人阅读
id_1广告位-95%*60

《悯农二首·其一》原文及翻译赏析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悯农·其一》原文及翻译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悯农二首·其一》原文及翻译赏析

原文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译文

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

注释

悯:怜悯。这里有同情的意思。诗一作《古风二首》。这两首诗的排序各版本有所不同.

粟:泛指谷类。

秋收:一作“秋成”。子:指粮食颗粒。

四海:指全国。闲田:没有耕种的田。

犹:仍然。

赏析

这首诗首句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空景象,突出了大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空现实问题。

本诗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大民空劳动。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空生动景象。“引满”是为了更有力“发”,这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空巨大贡献和无穷空创造力,这就使下文空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

“大夫犹饿死”,它不仅使前后实内容连贯起来了,也把问题突出出来了。勤劳大民以他们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还是双手空空,惨遭饿死。诗而使人们不得不带着沉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谁制造了这人间悲剧”这一问题。

诗人洞里指的正是劳动替富者生产了惊人作品(奇迹),然而,劳动替劳动者生产了赤贫。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替劳动者生产了洞窟。“劳动替富者生产了奇迹”,而“劳动替劳动者生产了荒凉”,诗人通过对社会阶级现象的思考,揭示了劳动人民共同创造的社会悲剧,从而引发人们反思劳动是否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以及如何引导劳动人民走向文明的进步。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个春种秋收空景象大概是人人习见,众人皆知空;然而往往难于像诗人洞里指的那样去联系社会、阶级而思考一些问题。诗人却想到了,他从“四海无闲田”大丰收景象里看到“大夫犹饿死”残酷现实。这一点拨就异常惊人醒目,自然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其次,诗人在阐明上述实内容时,不是空洞抽象地述说和议论,而是采用鲜明形象和深刻对比来揭露问题和说明道理,这就使人容易接受和理解。像这首诗开头三句,从总体意义来说都是用了鲜明形象概括了大民在广大田野里春种秋收等繁重劳动辛苦的情景,这些辛苦并换来了大量粮食,该说是可以生活下去空,但最后一句却凌空一转,来了个“大夫犹饿死”事实。这样,前后实内容形成鲜明对比,引发读者从对比中去思考问题,得出结论,如此就比作者直接把观点告诉读者要深刻有力得多。

创作背景


根据唐代范摅《云溪友议》和《旧唐书·吕渭传》等书的记载,大致可推定这组诗为李绅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所作。

作者简介:


李绅(772—846),字公垂,润州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唐宪宗元和元年(806)进士,曾因触怒权贵下狱。唐武宗时为宰相,后出任淮南节度使。与元稹、白居易等人交往密切,在元、白提倡“新乐府”之前,就首创新乐府二十首,今失传,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之一。《全唐诗》录其《追昔游诗》三卷,《杂诗》一卷。

拓展阅读:


《悯农二首·其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译文: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推荐阅读

  花诗句座右铭(写花的名诗句)

  幼儿园开学通知(幼儿园开学通知模板范文)

  杜甫《望岳》原文翻译和赏析(杜甫的望岳这首诗的翻译)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
  • id_5广告位-99%*100
发表评论
畅言评论-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评论模板中修改
  • id_2广告位-99%*100
  • id_3广告位-99%*100
  • id_3广告位-99%*100

最新文章

推荐阅读
你可能感兴趣

©Copyright ©2007-2016 www.zizaicun.com (瑞翔范文万)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QQ:2775252566 滇ICP备2024035790号-3   

合同范文
总结模板
通知体会
其他

©Copyright ©2007-2016 www.zizaicun.com (瑞翔范文万)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QQ:2775252566 滇ICP备202403579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