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yle> #wennei .showanswer{font-size: 14px;margin-bottom: 10px} .g9{font-size: 14px;}
隐藏菜单
id_7广告位-99%*49
搜索
观书有感阅读及参考答案(观书有感全篇)
人阅读
id_1广告位-95%*60

阅读感言阅读及参考答案

观书有感阅读及参考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14-16题。(8分)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4.(3分)上面的诗或写□或写□,但都借景写理,所以人们称这类诗为□□诗。

15.(2分)“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诗中的.理是由塘而□,见□觉清,由清思源,自然天成。

16.(3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表达的意思是:_

_____

答案仅供参考:

14 水,山,哲理(理趣)

15 水 水

16。“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我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推荐阅读

  感恩亲情作文(感恩亲情作文素材)

  妇女节到了日记300字

  中秋的诗_中秋的诗句大全七言绝句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
  • id_5广告位-99%*100
发表评论
畅言评论-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评论模板中修改
  • id_2广告位-99%*100
  • id_3广告位-99%*100
  • id_3广告位-99%*100

最新文章

推荐阅读
你可能感兴趣

©Copyright ©2007-2016 www.zizaicun.com (瑞翔范文万)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QQ:2775252566 滇ICP备2024035790号-3   

合同范文
总结模板
通知体会
其他

©Copyright ©2007-2016 www.zizaicun.com (瑞翔范文万)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QQ:2775252566 滇ICP备202403579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