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注释|赏析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朝代:宋代
作者:岳飞
原文: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车满郊畿,风尘恶。
译文:
登楼遥望中原,只见在一片荒烟笼罩下,仿佛有许多城郭。想当年啊!花多得遮住视线,柳多掩护着城墙,楼阁都是雕龙砌凤。万岁山前、蓬壶殿里,珠翠绕楼,笙歌作响,一派富庶升平气象。而现在,铁车满郊畿,战乱频仍,风尘漫漫,形势如此险恶。士兵在哪里?他们血染沙场,鲜血滋润了兵器的尖端。百姓在哪里?他们在战乱中丧生,尸首填满了溪谷。
注释:
⑴黄鹤楼:旧址在黄鹤山(武昌之西)西北的黄鹤矶上。陆游《入蜀记》:“黄鹤楼旧传费玮飞升于此,后忽乘黄鹤来归,故以名楼。“
⑵万岁山:即万岁山艮岳,宋徽宗政和年间所造,消耗了大量民力民财。据洪迈《容斋三笔》说:“(万岁)山周十余里,最高一峰九十尺,亭堂楼阁不可殆记。“
⑶蓬壶殿:疑即北宋故宫内的蓬莱殿。这四句形容北宋汴京宫室壮丽,富庶繁华。“
⑷铁骑:指金国军队。“
⑸风尘:指战乱。“
⑹膏:滋润,这里做被动词。“
⑺缨:绳子。“
⑻沟壑:溪谷。“
赏析:
这首词创作时代较《满江红·怒发冲冠》略早,写于南宋绍兴四年。作者出兵收复襄阳六州驻节鄂州时,次年五月任命岳飞兼黄、复二州、汉阳军(湖北汉阳)、德安府(湖北安陆)制置使,统军出征。军纪严明、士气高昂,部署运筹得当。岳家军在三个月内迅速收复了襄、邓六州,有力地保卫了长江中游的安全,打开了川陕与朝廷交通道路。此时朝廷以“三省、枢密院同奉圣旨”的名义要求岳飞收复六州,然后班师回朝。于是岳飞只得率部回到鄂州。岳飞凭借襄邓大捷以仅三十二岁年龄被封为侯(武昌郡开国侯),但他并非功名利禄之徒,他念念不忘的是北伐大业。因此他仍不断上奏,要求选派精兵直捣中原,收复失地,以免坐失良机。在鄂州,岳飞到黄鹤楼登高,北望中原,写下了这样一首抒情感怀词。
赏析:
这首词采用散文化写法,分四段,层次分明。从篇首到“蓬壶殿里笙歌作”为第一段,写在黄鹤楼之上遥望北方失地,引起对故国往昔“繁华”的回忆。“想当年”三字点明了主题的经过。随后描述了作者出征收复六州的经过,展现了其决心和努力。“万岁山亦名艮岳”,此处进一步说明了词作背景。通过描绘铁蹄横天、战乱频仍等景象,突出了其为边疆战士的高风远见。“还想当年在黄鹤楼,北望中原,写下了这样一首抒情感怀词。”最后一句点明了词中的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北伐事业的执着和热情。
赏析:
这首词语言简练,充满民族情感,展现了作者对边疆战士的深切关注。通过描绘出征收复六州的艰辛与决心,表达了作者作为边疆人士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同时,也突出了作者对国家统一的坚定信念和对北伐事业的执着追求。整首词风格豪放而不失细腻,语言流畅自然,符合宋词的传统风格。
推荐阅读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_注释_赏析_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 带拼音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